行业新闻
组织机构
特邀指导与支持单位:
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
国际疏浚协会联合会
亚洲船东协会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中国港口协会接驳分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中海油
中国船舶
中交股份
中集集团
中远海运
招商集团
上海港集团
天津港集团
浙江港务集团
宁波舟山港集团
山东港口集团
河北港口集团
厦门港口集团
中国船级社
俄罗斯船级社
意大利船级社
荷兰鹿特丹港
德国汉堡港
韩国釜山港
斯里兰卡港
新加坡港
天津海事局等
博览会组织单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博览会承办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深圳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博览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战略支持媒体:
中国航运在线\海工人\风电圈网\海事服务网\龙de船人\龙船招聘网\龙船风电网\船海装备网\全球阀门网\点船网\仪表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6艘中国船厂建造!盘点2021年10艘“全球首艘”船


6艘中国船厂建造!盘点2021年10艘“全球首艘”船

回顾2021年,全球造船业不仅未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迎来了久违的繁荣景象。除了新船订单大增,船舶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创新的船型,双燃料船、智能船已经成为了船舶发展趋势的关键词。为此,国际船舶网按照惯例搜集整理了过去一年全球交付的10艘的“全球首艘”船(注:排名按交付时间),这10艘船其中有6艘是由中国船厂建造,这充分显示了中国造船业的快速进步,同时也反映了全球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全球首艘智能LNG燃料加注船“FueLNG Bellina”号
6艘中国船厂建造!盘点2021年10艘“全球首艘”船
1月,南通吉宝船厂为新加坡公司FueLNG建造LNG加注船“FueLNG Bellina”号交付,这是东南亚地区首艘LNG加注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智能LNG加注船。
“FueLNG Bellina”号采用了吉宝岸外与海事的技术部门Keppel Marine and Deepwater Technology(KMDTech)的MTD 7500U LNG专利设计,容量为7500立方米,每小时可加注100至1000立方米的LNG,采用LNG和船用柴油双燃料推进,在新加坡港执行更加清洁、更加安全的LNG加注活动,整个加注过程由数字平台监控执行。船舶的主要特点还包括高机动性,无需拖船辅助即可进行燃料加注,此外还配备能够优化燃料消耗的推进和动力管理系统。“FueLNG Bellina”号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智能船舶(Smart Notation)”记号的加注船,配备了吉宝岸外与海事专利的VesselCare解决方案,这些智能功能可以实现船舶操作的远程监控和实时支持。
2、全球首艘超大型双燃料VLGC“GAS VENUS”号
4月,江南造船为西南海运建造的全球首艘86000立方米超大型双燃料液化石油气船(VLGC) “GAS VENUS”号交付。
该船总长230米、设计吃水11.4米、型宽36.6米、结构吃水12米、型深22.2米,挂新加坡旗,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LR),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新Tier III、IGC Code排放标准和最新Sox排放要求。该系列船是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三代VLGC,也是全球首次在新建船上同时应用抱轴式轴带发电机和LPG作为动力燃料的船舶,其环保节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新Tier III、IGC Code 排放标准和最新Sox排放要求。同时,在保持船体主尺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线型优化,使舱容增加了2000立方米,同等航速下,其油耗与84000立方米VLGC相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全球首艘“风动力”VLOC“SEA ZHOUSHAN”号
5月,新时代造船为韩国船东泛洋海运建造的325000载重吨VLOC“SEA ZHOUSHAN”号在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完成了旋翼帆安装,这是全球首例超大型矿砂船加装旋翼帆项目。
这艘船由巴西淡水河谷租赁,总长340米,垂线间长333.1米,型宽62米,型深29.5米,结构吃水21.4米,载重32.5万吨,入级韩国船级社(KR)。船上安装了5个由芬兰制造商Norsepower提供的可倾斜圆柱形旋翼帆,每个旋翼帆直径4米,高24米,船舶设计和旋翼帆整合则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负责。在运行期间,由于马格努斯效应,旋翼帆会根据船舶的环境和运行条件以不同速度旋转,从而产生压力差,推动船舶前行。预计旋翼帆将使该船能效提高多达8%,每年由此可减排多达3400吨二氧化碳。
4、全球首艘PC6极地级别豪华游艇“水晶奋进”号
6月,云顶香港旗下德国造船集团MV Werften建造的全球最大极地探险邮船“水晶奋进”(Crystal Endeavor)号命名交付,这是世界上首艘达到PC6极地级别、专门用于极地旅行的游艇。
这是一艘极地级别大型豪华游艇,长164.5米、宽23.4米排水量约2万吨,载客量为200人,是有史以来最豪华、最大、最宽敞的极地探险级巡航艇,能在夏季和秋季在极地地区的厚冰中巡航。“水晶奋进”号采用全露台套房设计,每间套房均提供私人管家服务。船上设有6间餐厅,提供宽敞的公共空间,配有全方位服务的水疗、沙龙和设备完善的健身室。“水晶奋进”号更备有专为探险旅程而设的活动区、专用更衣室和直升机设施,以及可载7人的潜水器,在精选观景区域带领旅客潜入最深达980英尺的海底,探索静谧的海洋深处。
5、全球首艘双燃料绞吸式挖泥船“Spartacus”号
8月,荷兰Royal IHC船厂为比利时海工与疏浚巨头DEME集团建造的巨型绞吸式挖泥船“Spartacus”号交付,这是全球最大和动力最强的绞吸式挖泥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燃料绞吸挖泥船,为全球疏浚市场设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该船长164米,宽34米,挖深45米,其概念和基础设计工作是DEME和IHC合作完成的。该船总装机容量为44180千瓦,配有4台主机,可以使用LNG、船用柴油和重燃料油等燃料,2台辅助发动机也融合了双燃料技术。新船还配备了一套废热回收系统、一人操作的挖泥控制系统。“Spartacus”号将能在水深45米进行挖泥,而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挖泥深度为35米。该船还能在非常偏远的位置进行作业,即使基础设施有限,因为具有强大的燃料能力和适应性。“Spartacus”号还融合了其它的一些智能创新,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力,包括一个带有隔振地板的船上工作间,使在船舶运营过程中对刀盘进行维护和修理成为可能。
6、全球首艘LNG动力极地探险邮船“Le Commandant Charcot”号
8月,意大利船企Fincantieri旗下挪威子公司VARD为法国庞洛邮轮(Ponant)建造的LNG动力极地探险邮船“Le Commandant Charcot”号交付,这是有史以来第一艘使用LNG混合动力、具备破冰技术的极地探险邮船。
该船长150米,宽28米,总吨位约30000吨,开放水域航速15节,可以容纳245名乘客和215名船员,取得PC2极地规则认证,可在适度的多年冰条件下全年运行。该船由庞洛邮轮与Stirling Design、Aker Arctic以及VARD共同开发,采用LNG和电力混合动力推进,船上安装了两个LNG储罐,总容量4500立方米,能够在使用LNG燃料的情况下完成整条航线巡航。此外,该船还采用了最新的环保技术,包括100%的船上废物分类和处理。船上配备研究设施,为科学界提供一个观察、研究和分析的平台,以探索极端极地地区的水、空气、冰和生物多样性。
7、全球首艘智能大型公务船“海巡 09”轮
10月23日,黄埔文冲为广东海事局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大型公务船“海巡09”轮交付,这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装备先进、综合能力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公务执法船,也是全球首艘取得智能船符号的公务船。
“海巡 09”轮总长 165 米,型宽20.6米,型深 9.5米,满载排水量 1.3 万吨,续航力不低于10000海里/16节,最大航速不低于25节,自持力 90天,能在9级海况、蒲氏 12 级风力条件下安全航行,配置智能机舱系统、智能执法水炮系统、救助艇、光电跟踪取证系统等,可搭载多型直升机。该轮建有先进的海上数据中心,具有强大的动态感知、监测预警、信息处理、综合指挥、海事监管等能力,还可对遇险船舶实施封舱、堵漏、排水等专业救助,对遇险受伤人员进行简易药物、器械和手术治疗等。“海巡09”轮的驾驶室面积超过200平方,采用360度全景视野设计,其操作系统更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除了辅助驾驶,该船还配备了无人智能机舱系统,可以通过近200个传感器实时掌握全船运行状况,并具备远程监视遥控、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让船舶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8、全球首艘双燃料全压式LPG船“GasChem Homer”号
12月,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为德国Hartmann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GasChem Homer”号交付。
该船是中集太平洋海工为Hartmann集团量身打造的3艘5000立方米全压式LPG系列船中的首制船,入级DNV。该船采用MAN的LPG双燃料主机,是世界上第一型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满足最新的排放要求,超前达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标准,是一艘典型的环境友好型船舶,具备非常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有望成为全球全压式LPG船队更新换代的首选船,以及双燃料船舶建造的典范和标杆。该船型在控制总长不超过100米的情况下,船体线型和布置都进行了深度优化,中集太平洋海工秉承“绿色、环保、低碳、安全”的设计理念,赋予其良好的可靠性、通用性、前瞻性和经济性,与传统的全压式LPG船型相比,该船具有低油耗、绿色环保的优势,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全球首艘液化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号
12月,川崎重工建造的全球首艘液化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号离开日本神户,起航前往澳大利亚装载其首批氢气货物。
“SUISO FRONTIER”号全长116米,宽19米,约8000总吨,定员25人,由川崎重工神户工厂建造,入级日本船级社。船上搭载了川崎重工播磨工厂制造的氢气储罐,这种长25米、高16米的椭圆形储罐能够储存1250立方米的液化氢。该船在2019年12月下水,原本计划在2020年秋季前后完工并投入实证试验。然而,由于该船使用了一些海外公司设备,而疫情又导致海外工程师迟迟无法进入日本对船舶进行最后检查,因此“SUISO FRONTIER”号的首航时间延迟了一年以上。按照计划,在试点阶段“SUISO FRONTIER”号将进行世界首次从澳大利亚到日本神户之间约9000千米液化氢运输试验,将澳大利亚的褐煤生成的氢气冷却至零下-253°制成液氢,然后将体积压缩到1/800,通过专用运输船花费16天时间运送到日本神户。
10、全球首艘B型舱VLEC“PACIFIC INEOS BELSTAFF”号
12月,江南造船为交银租赁和山东海洋集团下属太平洋气体船公司(Pacific Gas)建造的全球最大舱容、世界首制采用B型舱的99000立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PACIFIC INEOS BELSTAFF”命名交付。
该型船是江南造船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引领、创新为驱动,顺应能源战略及特点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自主研发设计的船型,属于江南“Panda(熊猫)”系列,服务于液化乙烷的长途运输,设计总长230.0米、型宽36.6米、型深22.5米、配有4个江南造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rilliancE”B型液货舱和2个C型甲板罐,最大舱容达99000立方。该型船同时配置了可采用乙烷作燃料的双燃料主机和轴带发电机,在满足最严格的排放要求的同时保持最佳的经济性。该型船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和中国船级社(CCS),满足最新的国际散装液化气规则(IGC)、国际海事组织(IMO)、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等相关国际规则的要求。该型船是美国乙烷长途运输的最佳船型,同时对全球主要液化气终端具有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