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组织机构
特邀指导与支持单位:
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
国际疏浚协会联合会
亚洲船东协会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中国港口协会接驳分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中海油
中国船舶
中交股份
中集集团
中远海运
招商集团
上海港集团
天津港集团
浙江港务集团
宁波舟山港集团
山东港口集团
河北港口集团
厦门港口集团
中国船级社
俄罗斯船级社
意大利船级社
荷兰鹿特丹港
德国汉堡港
韩国釜山港
斯里兰卡港
新加坡港
天津海事局等
博览会组织单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博览会承办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深圳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博览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战略支持媒体:
中国航运在线\海工人\风电圈网\海事服务网\龙de船人\龙船招聘网\龙船风电网\船海装备网\全球阀门网\点船网\仪表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特别关注:携手共享发展新机遇——从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看共建“一带一路”新成果



特别关注:携手共享发展新机遇——从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看共建“一带一路”新成果 

来源:新华网
2023-03-30 
东屿岛畔,三江汇流。一座题为“一带一路之歌”的雕塑静静矗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嘉宾热议的高频词。从2015年年会期间,中国发布“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到2021年年会将“一带一路”写入年会主题,博鳌亚洲论坛坚定地向世界传递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清晰信号,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注入不竭动力。
务实合作,标志性工程造福民生
3月22日,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塔尔煤田一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投产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再结硕果。
据介绍,项目顺利投产将有助于降低电费,提供更稳定电力,缓解巴基斯坦能源进口之急。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谈到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带来的发展红利,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感慨地说:“在2013年以前,我们每天都要面临长时间的电力短缺。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难以利用,‘一带一路’合作为巴基斯坦解了燃眉之急。”
作为中巴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能源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巴基斯坦工业化、现代化和互联互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参会的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看来,脱贫和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一带一路”树立了许多基础设施合作的典范,为民众追求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正在造福沿线各国民众。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落地,黑山民众迎来了首条高速公路,斯里兰卡居民喝上了24小时供应的自来水,柬埔寨村民告别了没有电、没有路、与外界隔绝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通过这一倡议搭乘发展“快车”,与中国共享发展机遇。
互联互通,创新形式增进“软连接”
3月16日9时20分,北京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
汽笛鸣响中,一列满载建材、家电、服装等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开出,驶向莫斯科。这是北京发出的首列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开启了北京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篇章。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描绘了互联互通的愿景,展示了远见。十年间,从港口到铁路,一个个项目在欧亚地区构建起了走廊通道,让东西方人员和货物往来畅通无阻,使愿景成为了现实。
从2011年首辆中欧班列成功开行,到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钢铁驼队”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博鳌,多位与会嘉宾认为,随着“一带一路”设施联通走深走实、沿线国家经济融合不断深入,民众对人文和规则制度“软连接”的需求愈发迫切。
“‘一带一路’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硬联通’,更需要规则制度的‘软连接’。”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认为,数字化“一带一路”将有效地加快贸易进程、降低成本,为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阿赫桑·伊克巴尔介绍,巴基斯坦正同中国企业合作试建“智能村庄”,希望以此为样本,探索弥补数字鸿沟。“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共享的平台,便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数字治理经验。”
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泽翔表示,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文化、标准、技术对接使“走出去”的企业与目标国的民情相融合,实现“民心相通”。
绿色可持续,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表示,当今世界,发展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中国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这无疑大大增强了确定性。
近年来,中国同各方一道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机制,与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通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绿色发展人才3000人次。
谈及巴基斯坦去年遭遇的严重自然灾害,阿赫桑·伊克巴尔说,中国企业的科技力量能够有效带动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危机。
“我们一方面缩减对高耗能、高污染煤电项目的信贷支持,一方面增加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使中国的技术、设备、制造能够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盛和泰说。
分析人士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两者的“新发力点”和“新结合点”必将开辟出众多新合作领域,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
“在全球绿色经济的大赛道,合作才是突出的标志。我们有信心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而且不断扩大合作。”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说。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