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组织机构
特邀指导与支持单位:
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
国际疏浚协会联合会
亚洲船东协会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中国港口协会接驳分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中海油
中国船舶
中交股份
中集集团
中远海运
招商集团
上海港集团
天津港集团
浙江港务集团
宁波舟山港集团
山东港口集团
河北港口集团
厦门港口集团
中国船级社
俄罗斯船级社
意大利船级社
荷兰鹿特丹港
德国汉堡港
韩国釜山港
斯里兰卡港
新加坡港
天津海事局等
博览会组织单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博览会承办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深圳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博览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战略支持媒体:
中国航运在线\海工人\风电圈网\海事服务网\龙de船人\龙船招聘网\龙船风电网\船海装备网\全球阀门网\点船网\仪表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动态:这十大趋势将影响全球航运业


                                                            行业动态:这十大趋势将影响全球航运业




中国海事服务网

据《交通运输2040: 自动化技术与未来的交通行业就业称,识别海运业的全球趋势极为重要,因为此类知识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挑选与此趋势关联的技术。报告中列出的的10个趋势如下:

1. 电商与数字消费的增加

购物行为正在向采用复杂目标市场策略的专业渠道转变,包括使用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和媒体营销进行受众统计分类。这些统计数据可用于推广和了解消费者文化。

2. 不断扩大的蓝色经济影响力

蓝色经济计划下的主要领域有渔业、水产养殖、旅游业(沿海与海洋地区)、国家海域管辖界限内外的离岸采掘产业、淡水生成、再生能源离散生产、海洋运输、港口、造船、航运和其他相关服务,以及海事领域的废水处理和其他配套服务。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是这一趋势内的重要话题。

3. 科技推动的新商业模式与生态环境的崛起

目前推动变革的技术包含区块链、人工智能应用、物联网、数字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这些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拥有应对网络安全、6G技术和智能合约等方面挑战的能力

4. 发展中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趋势旨在通过重构全球经济,以支持减缓气候变化与减少世界负外部性的目标。建设低碳经济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石燃料的能源消耗,采用可再生能源,并尽量采取零废弃的方法。根据CE Delft新的一项分析,船舶可通过部署5-10%的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燃料、风力辅助技术和“气候优化”船舶速度,至2030年实现36%-47%的节能减排(尤其相较于2008年的水平)。

5. 加剧的地缘政治动荡

预测地缘政治事件及其风险根本不可行,所以风险对冲和管理协议被各国广泛采用,以准备应对金融和贸易市场的波动。近期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包含英国脱欧、新冠疫情和乌克兰/俄罗斯危机。而未来可能出现的动荡或许会源于石油与大宗商品的价格、新疫情、加密货币的使用、战争和恐怖袭击等因素。

6. 科学技术监管与治理日趋重要的作用

在治理领域,为技术定义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必须在该领域内的监管框架下,针对涉及外交和科学的议题进行本土、国家、跨国和全球层面的规范化。

7. 经济与技能之间逐渐扩大的不平等关系

运用数字化支持技能学习和创造个人机会的趋势在海上运输领域内尤为重要。在该领域,行业需要对船员和其他员工进行再培训和投资辅助技术(如宽带互联网)以解决不平等的问题。

8. 对于网络安全和数字透明度的日益关注与解决方案

由于数字化(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信息通信技术)与相关网络威胁的增加,各行各业对网络安全的担忧日益加深。例如,东京备忘录PSC的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计算机系统(APCIS)在2022年7月因不可预见的原因遭遇了系统中断,且很可能是因为网络攻击。此次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在几周内无法使用,且花费了工作人员数月的时间恢复所有数据。

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在其2023年的《海洋运输风险报告》(Safety and Shipping Review)中强调,尽管行业还面临着经济和减碳压力,对网络风险教育与安全的投资却不容忽视,因为该风险有可能会因各种事件的融合而导致灾难性后果。

9. 智能船舶使用上的增加

未来的船舶将更加智能。以数据驱动,因灵活的充电选项而更环保,并且可通过全球卫星和移动通信提供完整的船上无线网络与数字连接。此类船舶还将与更多全球舰队和岸边供应链进行整合,实现大数据分析(BDA),从而提供关于各种问题的信息,包括运营维护成本、船舶可靠性、物流、生命周期设计、能源消耗、排放水平和货物监测等。此外,智能船舶将在效率和运输便利性方面带来收益,因此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更多地投资于此类船舶。

10.自主船舶日益提升的重要性

船舶将变得能够情境感知、自主管理,并在有限的外部干预下完成任务(即变得自主)。目前已建立各种全球项目来建造自主水面船舶(MASS)的原型。然而,由于这些技术承诺的预期经济、环境和操作优势,利益相关者最终可能会考虑在自主化的全面转型中投资,即使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安全技术问题和对人工就业潜在负面影响的社会意识。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7届会议(MSC 107)在制定非强制性目标导向的规章仪器方面取得了进展。该仪器将规范MASS的运营,且预计于2025年前被采用。

总体而言,预期船上与岸上的船员(即e-船员或操作员)将需要进行再培训和提升技能,从而适应自主船舶的发展。(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