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
国际疏浚协会联合会
亚洲船东协会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中国港口协会接驳分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中海油
中国船舶
中交股份
中集集团
中远海运
招商集团
上海港集团
天津港集团
浙江港务集团
宁波舟山港集团
山东港口集团
河北港口集团
厦门港口集团
中国船级社
俄罗斯船级社
意大利船级社
荷兰鹿特丹港
德国汉堡港
韩国釜山港
斯里兰卡港
新加坡港
天津海事局等
博览会组织单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博览会承办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深圳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博览会执行招展单位:
励兴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战略支持媒体:
中国航运在线\海工人\风电圈网\海事服务网\龙de船人\龙船招聘网\龙船风电网\船海装备网\全球阀门网\点船网\仪表网\......
产业资讯:我国海洋经济突破10万亿!
2024年,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达到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以修正总吨计的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古妩:2024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18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
此外,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带动作用显著。2024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6284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59.6%,拉动海洋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邮轮旅游热度高涨,海洋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去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4.7%
今天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还显示,2024年,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
2024年,海洋能源供给持续增长,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近八成,继续成为我国能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海上风电逐步进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新阶段,全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海洋水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海上养殖生产集群加快形成,智慧渔业蓬勃发展,“蓝色粮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0%,2024年海水资源利用规模不断增加,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工业冷却海水用量超1800亿吨。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古妩:全国新增审批用海用岛项目4123个、面积26.3万公顷、项目涉及投资额1.07万亿元,有效保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油气、风电、渔业生产等用海用岛需求。
去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7.2%
《公报》还显示,去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2024年,我国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在西太平洋完成4000米级海试,成功采集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样本,攻克了深海复杂地形高机动行进、智能精细控制等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钻井系统第二代旋转导向在南海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高端油气钻井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我国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我国构建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条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为“蓝色药库”开发提供坚实基础。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古妩:在海洋工程技术、深水油气开发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央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在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以产业化为目标打造创新平台,有力地助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专家解读中国海洋经济亮点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2月24日在解读公报数据时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我国的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也是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公报显示,我国的海洋传统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海洋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高;海洋油气资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7%和8.7%;海洋工程建筑业稳步发展,跨海通道、海洋油气、沿海港口及航道等多项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海洋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石绥祥介绍称,2024年,在新一轮全球造船市场上升周期的加持下,我国船企发挥竞争优势,实现油、散、集、气4大主力船型订单批量承接,船舶产品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8.7%。全国水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6%,高于上年12.5个百分点。海上风电产品加快走出去,中国风电企业获得欧洲最大交
石绥祥介绍称,2024年,在新一轮全球造船市场上升周期的加持下,我国船企发挥竞争优势,实现油、散、集、气4大主力船型订单批量承接,船舶产品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8.7%。全国水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6%,高于上年12.5个百分点。海上风电产品加快走出去,中国风电企业获得欧洲最大交易,在德国成功拿下29.6万千瓦海上风电订单。海运贸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国货运船舶进出境艘数同比增长7.8%。1-11月,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7.3%。
“我国的海洋船舶工业2024年全年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以修正总吨计,我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全年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石绥祥称。
他进一步介绍称,资源保供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在自然资源部全力推进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国成功在南海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陵水36-1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而随着开平南、秦皇岛27-3等一批大型油气田陆续发现及陆丰油田群二期、乌石23-5、“深海一号”二期等油气田开发项目相继投产,我国全年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近八成,继续成为我国能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
“我国的海洋水产品供给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海上养殖生产集群加快形成,智慧渔业蓬勃发展,‘蓝色粮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新增开放式养殖用海不断向深远海域拓展,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千米外延至目前的18千米。”石绥祥称。
公报还显示,我国的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新要素、新动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保持平稳发展,海洋药物研发和生物制品开发持续推进;海洋电力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28.2%,深远海风电有序拓展,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研发稳步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稳步增长,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项目规模超280万吨/日,海水直接利用量持续稳定增长。
石绥祥介绍称,2024年,我国的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海洋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培育壮大。其中,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在西太平洋完成4000米级海试,成功采集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样本,攻克了深海复杂地形高机动行进、智能精细控制等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钻井系统第二代旋转导向在南海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高端油气钻井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此外,我国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我国目前也已构建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条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注射用BG136’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蓝色药库’开发取得新进展。”石绥祥称。
他表示,2025年,面对国际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仍有不足的复杂严峻形势,应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新成效。来源:中国水运报